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教宗方济各前往巴林王国阿瓦利(Awali)的专机于上午9时40分从罗马菲乌米奇诺(Fiumicino)国际机场启程,于下午4时45分(当地时间)在萨基尔空军基地降落。

教宗在穿过廊桥后受到了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Hamad bin Isa Al Khalifa)国王、王储和首相、国王的另外三位王子及一位王孙的迎接,并从那里前往皇家大厅(Royal Hall)进行了短暂的私下会晤。会晤结束时,王室成员和教宗向阿兹哈尔大伊玛目艾哈迈德·穆罕默德·塔伊布(Ahmad Muhammad Al-Tayyeb)致以简短的问候。

巴林岛国

巴林是一个由沙特阿拉伯东海岸及海湾卡塔尔半岛以北33个岛屿组成的小岛国,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两海之王国”。

该国领土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居住着自9世纪末起在阿拉伯东部定居的一个卡尔马特派团体,属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在经历了葡萄牙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英国人的统治后,巴林终于在1971年获得独立。通过于2002年2月14日颁布并于2012年重新修订的新宪法,该酋长国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它的议会由40名议员组成。此外,宪法授予国王广泛的权力。

如今,社会上对政治和社会自由进步方面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同时助长了什叶派多数(约占人口的46%)和逊尼派统治阶级(24%)之间多年来的紧张关系,并随着突尼斯和埃及的“阿拉伯之春”的浪潮而引爆了2011年反对教派歧视并呼吁民主改革的强烈抗议示威,即所谓“珍珠起义”。起义在沙特和阿联酋军队的援助下遭到镇压,也卷入了该国两个宗教团体的全体人员,暴乱者被政府媒体指责为受邻国伊朗所操纵。

该国在地区政治平衡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不仅由于它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由此输通的石油约占全球总量20%,而且也因为它在几十年前便已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盟友之一:美国在那里设有一个海军基地。在这种背景下,另一个插曲是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正常化,这一进程经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斡旋下于2020年9月15日签署的《亚伯拉罕协议》而达成,加入该协议的还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巴林自1999年以来与圣座保持外交关系。2014年,哈马德国王在访问梵蒂冈时向教宗方济各赠送了一个阿拉伯圣母堂模型,并向教宗发出了访问王国的邀请。继哈马德访问之后,萨勒曼王储于2020年拜访了教宗;国王外交事务顾问哈立德·本·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酋长于2021年11月25日觐见教宗并正式向其呈递了访问巴林的邀请函。当时,哈马德国王还通过其信使向教宗表示自己支持教宗方济各在访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期间于2019年2月4日在阿布扎比与阿兹哈尔大伊玛目共同签署的《人类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生活的兄弟情谊文件》[1]。正是本着这一精神,《东西方人类共存》对话论坛进入议程,受邀参加会议的除教宗之外,还有塔伊布酋长本人以及其他知名宗教人士。

巴林宗座访问不仅与近年前往摩洛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的使徒之旅直接相关,也以某种方式与之前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孟加拉国的使徒之旅相联[2]:连接它们的主线是与广大穆斯林世界的对话。由于在什叶派圣城纳杰夫与什叶派团体领导人大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胡赛米·西斯塔尼(Sayyd Ali Al- Husaymi Al -Sistani)的会晤[3],伊拉克之行成为开展与伊斯兰教内不同教派和睦相处及其之间对话的活动。尽管巴林国王属于逊尼派,但其大多数人口属于什叶派。因此,在该地区国家中选择巴林也是向什叶派世界所传递的一个强烈信息。

巴林,一幅“生活镶嵌画”

官方欢迎仪式后,教宗来到了位于巴林西部萨基尔沙漠地区的国王官邸萨基尔王宫。这是一座依照伊斯兰建筑传统建造的宫殿,其特色是光亮的白墙、高大的拱门及石柱、一个大圆顶、一些塔楼和一座雄伟的宣礼塔。王宫的接见厅majlis长为12米,方济各在这里向国王进行了礼节性拜访。随后,正式欢迎仪式在庭院中举行,出席者包括民政和宗教当局、外交使团及公民社团代表,共计大约1000人。

在这里,国王致以欢迎辞,方济各以一个面向所有人的问候回复。在这一问候中,人们可以听出其中所蕴含的他赋予公民身份的基本价值,这种价值超越种种差异和张力,将每个人团结在一起:“我希望向贵国所有居民表达一份友好而深情的心意,包括每个信徒、每个人和每个家庭——这些写在巴林宪法中的‘社会基石’”。

洞察巴林的历史根源和等待它的未来,教宗说,它是由“来自各方的人”组成的一幅“真正的生活镶嵌画”。事实上,历史事件赋予巴林“塑造自己的契机,使之成为各民族相互丰富的交汇处。因此,这片土地具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它一直是各民族相遇的地方”。目前,巴林的常住人口中约有半数是外国人,是世界上移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教宗接着表达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呼吁:“在人类共存的干旱沙漠中,让我们分施兄弟友爱之水:不要让不同文明、宗教和文化彼此相遇的机会被挥发,不要让人类的根脉枯萎!”。特别是在一个“暴露人性最坏一面”的世界里,“可怕且毫无意义的战争现实使所到之处疮痍遍布,使人们万念俱灰”。

教宗第二次提到巴林宪法:“其中规定‘不得因性别、出身、语言、宗教或信仰而有任何歧视’(第18条),‘良心自由是绝对的’,以及‘国家应保护宗教敬礼的不可侵犯性’”(第22条)。

晚上7时左右,方济各进入他在王宫区域内的下榻寓所。随着这些初期会面,教宗方济各开始了他的第39次使徒之旅,这是有史以来教宗对巴林王国的首次访问。

一个“文明互知”理论

11月4日星期五上午9时45分,教宗前往阿瓦利。这个城市大致位于巴林王国中心,在首都麦纳麦以南约30公里处。它由巴林石油公司于1934年创立,以容纳其主要办公室、总部工作人员和公司的外国管理人员及雇员。城市更多地吸纳了欧式花园城市而不是传统沙漠或地方绿洲城市的风格。

在阿瓦利,方济各于萨基尔王宫的艾尔·菲达广场为《东西方人类共存》对话论坛落下帷幕。教宗受到国王和阿兹哈尔大伊玛目的迎接,并与他们一同前往花园参加和平树种植仪式。在他们走向主席台的时候,飞机和直升机进行了阅兵式表演。此次论坛于11月3日和4日举行,到会者包括来自世界各国的宗教领袖和知名人士。会议由穆斯林长老会[4]伊斯兰事务最高委员会和哈马德国王全球和平共处中心联合举办。

国王向在场的来宾致意。随后,大伊玛目艾哈迈德·塔伊布发表讲话[5]。他首先谈到的是“21世纪人类正在收获的苦果:战争、流血、毁灭和贫穷,毋庸说哀悼和孤儿,守寡、移民、离乡和对前途未卜的恐惧,充满恐怖、担忧和巨大的黑暗”。他还指出了“由市场经济、财富垄断、贪婪、消费主义、同第三世界国家交易并向其出口重型和致命武器而造成的战争受害者,同时还有教派和种族冲突的扩张,对煽动和冲突的怂恿,以及对这些安全国家稳定的破坏”。

他指出,支持上述政策的哲学理论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准:特别是文明冲突理论和历史末日的历史终结论。塔伊布随后表示,他希望东西方之间的关系能够早日回归“正轨,从而建立一种互补和协作的关系”。事实上,西方不仅需要东方“智慧”和“灵性及其对事物现实有深度的见解”,也需要“东方市场”及其“原材料”。而于东方而言,它则需要“借鉴西方科学,在其技术和物质复兴中学以致用,并从西方市场进口其工业、国防、医疗及其他产品”。

这种东西方关系“与文化霸权和文明反差的方式大相径庭”。就此,大伊玛目引用了法国当代思想家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之言:他在《野蛮人的恐惧》一书中[6]指出,西方文化不应该被描绘为文明社会以及衡量其他文化的唯一准绳。为此,必须以一个“文明互知”的理论来回应“文明冲突”理论。在某些《古兰经》原则[7]的基础上,这种理论正日益为伊斯兰思想领域所喜闻乐见。

塔伊布呼吁“全世界的穆斯林法学家,不分教派和学派,进行一种[在伊斯兰内部] 认真的对话,以促进团结和睦及宗教和人类兄弟关系,通过这一对话否决那些分裂、煽动和教派冲突的根由,将注意力集中于共识和相遇点上。我们应该为那些没有共识的事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而相互谅解和致歉,停止仇恨言论、挑衅和不忠行为,谨记克服古今矛盾以及所有相关问题和沉淀的必要”。

他最后表示:“我向每个人,特别是向我们的什叶派穆斯林同胞发出这一请求。我愿与阿兹哈尔的高级法学家和穆斯林长老会一起,以敞开的心胸和伸出的双手进行这样的相遇。让我们围桌而坐,克服分歧,加强伊斯兰问题和现实立场的统一,以遵从伊斯兰教及其法律的宗旨,遏止穆斯林听信分裂及不和的呼声;防止陷入造成国家不稳的陷阱,防止利用宗教达到种族或宗派目的以及为削弱国家主权或侵占领土而干涉内政”。

抵制“封闭思想”

教宗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他以这样一幅画面展现了一个对世界的深思:“让我们想一想海水”,他说道,“它连接着土地和民众,把相距遥远的人民联系在一起。古话云:‘地之所分,海之所合’。我们的地球,从高处看起来,蔚然一片连接着不同海岸的万顷碧波”。大海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所有地方。为此,我们“同为天下一家:不是一个个孤岛,而是一个伟大的群岛。这是至高者对我们的期望,而贵国作为一个由三十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正是这一愿望的极好象征”。在继续展开这幅画面时,方济各谈及“两个味道截然不同的大海:一面是平静甜蜜的共同生活之海;另一面是冷漠无情的苦海,被冲突和战争之风扰乱,它越来越汹涌的摧毁性波涛带来吞没所有人的危险”。

盛行的对峙逻辑使“东方和西方越来越像两个互不相容的海洋”。然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同舟共济,选择相遇而不是对抗的航线,这正是本次《东西方促进人类共存》论坛所指出的对话之路”。我们必须克服的是教宗所说的“封闭思想”。

对于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对立,他的评判变得毫不留情:“少数当权者只顾为党派利益而殊死搏斗,一边挖掘落伍的言论思想,一边重新规划势力范围和对立集团。因此,似乎是在观看一个幼稚的悲剧性场景:在人类的花园中,非但不齐心呵护,反倒以玩弄危险、导弹、炸弹、酿造悲泣和死亡的武器为儿戏,将共同家园置于灰烬和仇恨之中”。然而,我们必须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危机、问题和战争:这不是天真无邪,而是高瞻远瞩的智慧,因为只有将他们记挂于心,进步才会反映于无辜而不是谋利,才会有助于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未来”。

方济各的预见是,如果一味施加自己的“专制、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视野”,“如果我们继续简单地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如果我们不努力相互理解并为共同福祉而合作“,就会出现“痛苦的后果”。 唯有“同舟共济”方可砥砺前行,“而各行其事的结果只会是随波逐流”。

教宗认为,论坛期间讨论了《人类兄弟情谊文件》和《巴林王国宣言》[8]中所提出的三个挑战:祈祷,即“向至高者敞开心扉,是净化我们的自私自利、封闭思想、唯我独尊、虚假和不公的根本”;教育,因为“在缺乏教育机会的地方,极端主义形式会增加,各种原教旨主义会生根”;行动,因为必须制止“通过提供资金、武器、策划或辩解以及媒体掩护来支持恐怖主义”。

在谈到教育方面的挑战并引用《人类兄弟情谊文件》的同时,方济各再次重申了“教育对公民身份、对在尊重和合法性内共同生活的重要性,其中尤其是‘建立在权利和义务平等基础上’的‘公民身份概念’本身的重要性。对此,我们需要作出承诺,以便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建立完全的公民身份概念,并拒绝使用带有歧视性的少数群体之说,因为这会播下孤立感和自卑感的种子,为敌意及不和创造条件,并由于对某些公民的歧视而剥夺他们的成就及宗教和公民权利”。公民身份是和平的别名。

会晤结束后,教宗回到他的下榻寓所,并于午后在那里会见了阿兹哈尔大伊玛目。

烧毁世上和谐花园

下午4时30分,方济各与大伊玛目一起来到萨基尔王宫清真寺。随后,这里进行了一段《古兰经》和一段《创世纪》的经文诵念。接着,在一些介绍性发言之后,大伊玛目和教宗分别发表了讲话。

方济各向长老委员会成员发出了和平的呼吁,他们意于“促进和解避免穆斯林团体之间分裂和冲突”。通过这种方式,教宗希望自己也能在伊斯兰世界内为和解服务:我们越来越需要把“对上天的开放置于世间隔阂之前:充满友爱的未来必须先于充斥敌意的以往。我们必须克服历史上以上天为和平之源的名义而造成的偏见和误解”。而这好比“罪恶与死亡的洪灾从人的内心,从那蹲踞于他心扉前的罪恶所释放的罪恶火花中涌出,欲将世界的和谐花园烧毁”。

“通过怎样的途径?”教宗问道。途径有二,即:“祈祷和友爱。它们是我们卑微而有效的武器”。不该是其他工具,也不该是“配不上至高者的捷径”,它的名称是和平。正是这一名称“受辱于那些相信武力理由及助长暴力、战争和军火市场、‘死亡交易’ 的人,这一切正在通过日益庞大的资金将我们的共同家园变成一个巨大军火库”。对于那些认为武器和武力理由可以解决冲突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信息。

方济各意味深长地回顾了伊玛目阿里的一句话:“世人有二:或是你信仰内的兄弟,或是你的人类伙伴”。此话乃其于(教宗)伊拉克之行中所言。

下午5点30分,教宗参加了阿拉伯圣母主教座堂[9]为和平举行的大公祈祷聚会,该堂自2021年起为阿拉伯半岛北部宗座代牧区所在地[10],由路易斯·安东尼奥·塔格莱枢机于同年12月举行了祝圣礼;随后,教宗前往圣母往见堂。

主教座堂座落于阿瓦利市,占地9000平方米。这片土地由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国王陛下在2013年2月11日露德圣母瞻礼当天捐赠给天主教团体,用以修建教堂。2021年12月10日,落成后的教堂举行了祝圣礼。它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天主教堂,可容纳2300人。形状呈八角形,角部设有至圣圣体堂、阿拉伯圣母小堂和一个告解亭专用区。堂内保存有一尊彩色阿拉伯圣母雕像。建筑物的结构形如一个帐篷,以缅怀梅瑟会见其子民的会幕。教堂内部饰有描绘信德主要奥秘的16幅圣像,其中以耶稣全能像位居正中,象征着信仰奥迹的中心。

在诵念了《宗徒大事录》(2:1-12)中的一段后,教宗发表了讲话。他话语中的两个元素与共融之旅桴鼓相应,即:“多元中的合一及生活的见证”。

五旬节的记载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听到宗徒们“说自己的方言”:圣神没有为所有人创造一种一模一样的语言,以便统一,“而是允许每个人说别人的语言,使每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方言”。简而言之,圣神的工作不是将我们禁锢于统一性中,而是相反,“使我们在差异中互相接受”。这正是“大公之旅的精神”。另一个因素是生活的见证。而对许多基督徒来说,在巴林意味着在谦卑的日常工作场所中重新发现基督的存在,这往往意味着“理解和耐心、喜乐和温顺、慈善和对话精神”。但最重要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小而多样的教会来说,这意味着要尊重“作为天父的小小羊群之美”。

随后,各教会和基督教团体的代表为和平祈祷。活动结束后,方济各返回其下榻寓所。

“在整个世界的面团里……”

11月5日星期六上午7时40分,教宗前往位于巴林王国王室所在地里法的巴林国家体育场。该体育场可容纳约3万名信众。在绕场问候信友之后,方济各用英语主持了为和平与正义的弥撒圣祭。

来到教宗面前的是该国的一部分天主教团体。关于信众总数的确切数字尚存在异议。总的来说,一般认为信友人数大约为100,000,而人口总数则约为1, 500,000。与阿拉伯半岛的其他穆斯林国家一样,巴林信友团体的出现相对来说比较晚,且与自1930年后涌入该国的外交人员、外国企业及劳工有关。起初,他们大多是来自中东国家的移民,但继石油产业繁盛之后,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从亚洲各国纷涌而至。直至今日,该国绝大多数基督徒均为因工作而旅居此地的外籍居民。他们大多来自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巴勒斯坦和约旦,但也有一些来自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和西方国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巴林是少数几个拥有当地基督徒人口的海湾国家之一:在1930年至1950年期间,以阿拉伯裔天主教徒为主的大约1000名信徒抵达巴林并获得了该国公民身份。基督徒团体和其他信仰的团体均享有敬拜自由。如同阿曼、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勒哈利法统治家族长期以来一直提倡宽容的宗教政策,对宗教间对话抱持开放态度。当地教会的工作着重于牧灵活动、堂区各团体及协会所开展的一些慈善活动以及一所学校。

在他的讲道中,教宗谈到了即将来到的默西亚。先知依撒依亚在谈到他时说:“他的王权是伟大的,他王国的和平是无限的”(9:6)。方济各痛心地评论道:“就好像是一个矛盾:在这个全球景观中,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越是争权夺势,就越会威胁到和平”。是的,默西亚“的确强大,但其方式不是充当发动战争和支配他人的指挥者,而是作为‘和平的王子’”。

然而,耶稣不是调和主义者,而是现实主义者:我们不是被召叫“以调和的形式梦想一个由兄弟之愛组成的世界”,而是从自己做起,勇于躬体力行,活出普世兄弟之爱,“使心灵非军事化”。这“意味着选择不树敌,不把对方视为需要克服的障碍,而是需要去爱的兄弟姐妹”。但是,“这种能力不可能只是我们强求的结果,它首先是一种恩典”。

随后,信徒们用康卡尼语、马拉雅拉姆语、他加禄语、英语、斯瓦希里语和泰米尔语诵念祈祷文。最后,教宗回到了他的寓所。

下午4点45分,方济各前往圣心学校,一所成立于40年代在麦纳麦圣心天主教堂旁边的天主教中学。他在那里会见了约800名青年。在接待和见证分享之后,他发表了讲话,并在其中表示:“在整个世界的面团里,你们正如注定发酵的酵母,会克服诸多的社会和文化障碍,促使兄弟之爱和新生事物萌芽。正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作为向新事物敞开胸怀的热心旅行者,在不怕彼此挑战、对话、‘发声’、与他人共处中成为一个休戚与共以及友爱社会的根基”。

教宗向青年提出了三个邀请。首先,要拥抱关怀的文化,这个表述来自大家听到的一个见证;其次,要播种兄弟之爱的种子:就好像青年热切渴望“去旅行,认识新地方,跨出熟悉的场所”一样,他们也必须知道如何“拓宽内心的疆域”。他回顾了耶稣会亚洲神学家皮尔里斯(Aloysius Pieris)的一个表述。皮尔里斯称亚洲为“语言大陆”,而巴林实际上是通往这个辽阔多样化大陆的门户。方济各总结说:“你们要知道如何以同一种爱的话语使这些语言更和谐,做名副其实兄弟之爱的楷模!”。第三个邀请是关于要勇于在生活中做出决择,即:“亲身实践、敢于冒险、勇于做出决择”。为此,我们必须在与天主交心的对话中“训练分辨力、创造力、勇气和毅力”,天主会“照亮思想、情绪和感受的迷宫,而我们则经常踯躅于其中”。当然,“睿智和可靠的人”的建议也有助于辨明方向。

下午6点左右,会见结束,方济各返回他的寓所。

一个由不同历史和面孔组成的教会

11月6日星期日上午9时,教宗前往麦纳麦的圣心堂,行程约30公里。这是整个海湾地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哈曼·本·伊萨·阿勒哈利法酋长于1930年代向天主教徒提供了一块用以建造它的土地。

麦纳麦这一名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休息的地方”或“梦乡”,是巴林的首都及全国第一大城市。它位于巴林岛最北部的一个半岛上,位处海湾的西海岸;巴林岛是组成这个中东小国的33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城市建在一个有人居时间约为4000年的地区,其名称首次出现于1345年的伊斯兰编年史。自1971年以来,它一直是独立国家巴林的首都。

教宗在圣心堂会见了来自科威特、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的司铎、度奉献生活者、修士和牧灵工作者。巴林现有20名司铎(其中7名是修会会士)、7名修女和89名要理导师。在一位牧灵工作者和一位修女的见证之后,教宗发表了讲话并随后诵念了三钟经

方济各眼前看到的是一个“沙漠中的移民教会”,考虑到海湾国家,有时她“由于宗教自由、工作及居留许可的限制而面对非常困难的条件”,亨德尔(Hinder)主教在问候中这样说道。

聆听到的见证令人感动。其中,克里斯·诺罗尼亚(Chris Noronha)说,许多移民“背井离乡地到这里作工,为的是用他们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的亲眷。他们长时间地辛勤劳作,每天到头来的唯一安慰是改善了家庭的未来经济保障。与亲人相隔千里,有时长达数年,这是信德的一个真正考验,也是教会发挥作用之处。我们聚集在这里祈祷,祈求天主赐予我们力量,经受住这些考验。许多人渴望在他们倾诉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时,能够得到别人带着同理心的倾听。我心知,我们在耶稣内找到内心的平安”。

教宗知道,巴林的教会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小小羊群”,他重复了自己特别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毛里求斯访问中所说的直截了当的话,那里的基督徒团体由来自各地的人组成:“归属于一个由不同的历史和面孔组成的教会是美好的,它们在同一张耶稣的面容中找到和谐”。

受福音书中关于从基督和信徒心中流出活水(若7:37-39)的启发,教宗联想到巴林大地:“这里有许多沙漠,但也有地下静静流淌的淡水泉灌溉着它。这个图像描绘的正是你们,尤其是信德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溢于外表的人性因许多脆弱、恐惧、必须面对的挑战、种种个人及社会弊病而显得贫乏;但在灵魂深处,在心灵深处,圣神甘甜的活水静默无声地流淌着,灌溉着我们的荒漠,为那可能枯竭的一切重新注入活力,冲洗使我们丑恶的污垢,满足我们对幸福的渴求。它使生命不断更新”。

教宗接着谈到了“圣神所赐并要求我们领受并活出的三大恩典,即:喜乐、合一及先知性”。喜乐“来自与天主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即使在经历困境和黑暗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孤单、迷失方向或被击倒,因为祂会陪伴我们”;合一的建设会在与他人对话中变得可信:“我们要在彼此间活出兄弟之愛。在团体中我们也要如此,要发挥每个人的魅力,不要让任何人受辱”。先知性及其精神是先知的内在光芒,使其“成为精心解读现实的人,即使在有时晦涩难懂的历史时刻也能明察秋毫,感受天主的临在,并将其揭示给众人”。教宗说:“我们也有这种先知性的召叫,先知们的话语具有鞭策力:他们直言不讳地点明潜伏在人们心中的罪恶阴谋,质疑人和宗教虚假的确定性,邀请众人悔改皈依”。这就是巴林教会的面貌:出于自身本质,她异中存同,且具有先知性。

会见结束后,教宗对古老的圣心堂进行了私下访问。中午12点左右,他前往位于阿瓦利的萨基尔空军基地,在那里与巴林国王、王储和首相、另外三个王子和一个王孙举行了告别仪式。教宗座机于下午1点启程,并于下午4点30分(当地时间)左右降落在菲乌米奇诺机场。

* * *

教宗方济各在巨大的国际紧张局势背景下进行了他的巴林使徒之旅。他也谈到了乌克兰、也门、黎巴嫩和埃塞俄比亚。教宗通过对默西亚这位“和平君主”的回顾指出,权力必须寻求和平,以免沦为危险的儿戏。对于伊斯兰人民,他们由处于张力中的什叶派和逊尼派组成,教宗与伊玛目塔伊布联合发出了一个团结和对话的声明。对于全体基督徒和穆斯林,就像对所有人一样,向他们发出的邀请是做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的公民。透过一个小国家的小小教会,正是由于其复合和移民团体的性质,教会被召叫成为全世界团结与和平的先知性标志。

  1. 该文件发表于本刊意文版Civ. Catt. 2019 I 391- 99另参见D. Fares, «La fratellanza umana. Il suo valore trascendentale e programmatico nell’itinerario di papa Francesco», 同上2019 III 114 – 126以及F. Körner, «Fratellanza umana. Una riflessione sul Documento di Abu Dhabi», 同上2019 II 313-327。本刊还在《Accènti 》系列丛书中推出了一部以兄弟情谊为主题的特刊:https://www.laciviltacattolica.it/prodotto/fratellanza/。
  2. 《公教文明》意文版发表了关于这些旅行的报导。
  3. 我们记得,西斯塔尼所主张的对伊斯兰启示的解释宣扬宗教当局不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方济各的伊拉克之行不仅将焦点投向纳杰夫这一在某种程度上被隐匿了的什叶派“圣城”,而且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划时代视角,有利于伊斯兰教的内部对话。参见:习安东,《“兄弟之爱永远胜过兄弟阋墙”——教宗方济各的伊拉克牧灵之旅》,https://www.gjwm.org/2021/08/02/la-fraternita-e-piu-forte-del-fratricidio/
  4. 穆斯林长老会是2014年7月18日成立的一个独立国际组织,总部设在阿布扎比,旨在促进伊斯兰团体间和平。该委员会汇集了因正义、独立和温和原则而受人尊敬的穆斯林学者、专家和政要。
  5. 我们记得,塔伊布是逊尼派伊斯兰法学引人瞩目的人物,其影响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在巴黎索邦大学获得伊斯兰哲学博士学位后,他曾任教于多个国家。2010年3月,他被推选为爱资哈尔大学校长。大伊玛目在2016年5月前往会见教宗方济各,并在2018年10月于圣玛尔大之家进行了私下访问。2017年4月28日至29日教宗埃及使徒之行期间,他与其在由爱资哈尔举办的国际和平会议上会面;2019年2月4日,他在阿布扎比会见教宗方济各并签署了旨在促进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对话的《人类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生活的兄弟情谊文件》;2021年9月,大伊玛目和教宗于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第七届世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上会面;最后,他们于2021年10月4日在《信仰与科学》会议上重逢。
  6. 参见T. Todorov, La paura dei barbari. Oltre lo scontro della civiltà, Milano, Garzanti, 2016.
  7. 第一条原则:“万能的真主造化了他的仆人,不分种族、肤色、语言、宗教和其他特征,他们将在这些特征上保持不同,直到这个宇宙中生命的最后时刻”。第二条原则:“万能的真主创造了之间有所差异的人;无论他们信仰什么,受真主创造的他们都必然是自由的,否则,差异作为真主创造中的圣行就不会实现”。第三条原则:“既然崇高的《古兰经》确立了以上两个事实,即人的多样性及其自由选择各自信仰的保障”,那么《古兰经》中人与人之间的合法关系恰是“相互了解及和平”。
  8. 2017年7月3日由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于麦纳麦签署,可在网上查阅http://bahrainsociety.uk/wp-content/uploads/2018/05/BAHRAIN_DECLARATION.pdf
  9. 这是一座敬献给阿拉伯圣母的教堂,对其虔诚敬礼始于1948年12月在科威特建起一座同名小堂之时,小堂内存有一尊由庇护十二世在梵蒂冈祝福过的雕像。1957年,这位教宗宣布阿拉伯圣母为科威特领土和宗座代牧区的主保;2011年,教廷又荐举其为海湾地区两个宗座代牧区所在国的主保。
  10. 自卡米洛·巴林.(Camillo Ballin)蒙席于2020年去世后,阿拉伯半岛北部代牧区主教职处于空缺;目前,该教区被委托于其署理保罗·亨德尔(Paul Hinder)主教,他在2022年4月之前一直担任阿拉伯半岛南部代牧之职。这两个代牧区均为阿拉伯地区天主教拉丁礼主教团(Celra)成员,该主教团中汇集有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国家、叙利亚、黎巴嫩、塞浦路斯、吉布提和索马里的拉丁礼主教。该代牧区成立于1967年3月31日。根据它1989年8月23日通过的章程,其领衔职位权归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时任耶路撒冷拉丁礼宗主教公署宗座署理皮埃尔·巴蒂斯塔·皮扎巴拉(Pier Battista Pizzaballa)蒙席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