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依然处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病(pandemia Covid-19)肆虐造成的悲哀局势之际,但检讨当前疫苗接种的进度,特别是反思教宗方济相关教诲和行动所带来的贡献,为我们该当有所助益。卫生健康管理与政策教授,耶稣会士麦可·罗吉尔(Michael Rozier)神父反省了当今教宗致力促进全球卫生保健之举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宗这些努力在传统保健措施、公共健康以及全球健康[1]三方面的相互为用。

传统保健措施

在整个基督信仰历史中,从耶稣开始,陪伴并照料病患一直是信友和教会团体整个信仰生活中的一部分。众信友、善会、修会和无数的修女及会士的作为充满着基督信仰的历史,他们慷慨照料病患和需要帮助者的善行丰富了整个教会的历史。教会历来以种种方式在各洲各大陆设立贫苦者收容所、诊所和医院等机构,提供医疗保健措施。多少世纪以来,信仰基督的医师、护士、保健技术人员和医疗行政人员等专业卫生人士与社会公民之间建立的保健关系,成了基督信徒关怀并增进社会健康的特征。

公共健康

然而,要是我们考虑其他有关健康的领域,当会发现教会仍有许多不为人知却同样重要的保健创举,例如在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各地[2]推广预防疾病、卫生及公共健康等措施。推广这每一项措施都为个人和团体的健康带来重大的益处。

预防疾病为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带来益处。具体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接种疫苗、定期检查健康状况、早期胸部肿瘤X射线透视、体重测量、婴儿孩童成长检查、血糖与类脂肪检验、血压控制等等皆是。

在社会生活方面,增进公共健康可以改善工作环境的品质,因为它要求遵守规则以维护劳动人士的工作环境,一如在教育场所和整个社会环境中一样。比方说,由于有保护公共健康的规则,汽车内必须装备安全气囊,驾驶者必须系安全带,骑摩托车者也必须戴安全帽。这些规定都为了减少车祸的创伤。此外,亦要求定期检验出售的食物品质和新鲜度,饮水的可饮性和离子化,检控滞留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的粒子和空气品质,汽车排碳成分的标准要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及规劝减少吸烟的广告,工业、农业和家用化学产品的监督等等。这只是一些例子,说明维护并增进公共卫生是多么重要,对裨益国民和保健专业人士及相关机构的传统保健措施产生多大的正面效应。因此,我们可以问:教会是否一向积极参与推动公共保健的工作?如果答案要否定,抑或是存在不确定性,那么我们该反思该当如何进一步参与。

承认公共健康的重要、进而努力促成之,这对个人、保健体系和整个社会的益处都有正面的影响[3]。反思健康问题必然要关切到社会不正义和不平等的现象,从而努力以具体的关怀方式缔建更多的社会正义,一如教会社会训导所嘱咐的[4]

全球健康

与传统医疗措施及公共健康分不开的是全球健康,此第三项整合并扩展人类整个卫生保健系统。2019年冠状病毒大流行病显示人类是如何地脆弱,而且多么需要设法维保护国民的生命。欲达至全球健康有赖社会与政治各方面因素协力促成,这些因素深深影响个人和团体的生活品质。换句话说,举凡涉及生活、城市建设、教育、工作、种植、饮食、传染病监控、非传染病如癌症的不断扩展、降低并消除世界各地的饥渴、维护弱者免遭地球气候变迁的打击等因素,都是攸关全球健康极其复杂并迫切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健康是个脆弱、受多方限制和属于大众的益处。关心自己和远近他人的健康,乃至关心整个地球及其中的植物、河流、山脉、海洋和大气层的健康,这都是刻不容缓的要务,它要求在系统和体制结构上明确全力以赴。

传统保健措施、公共健康和全球健康三者并不彼此冲突,每一方面都指向个人、国家、整个人类和地球的健康。教宗方济各以其先知性的话和针对时需的谦虚行动告诉全世界,为个人、全体国民、整个人类和地球的健康服务乃是可能的[5]

教宗方济各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苗

当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病爆发之初,教宗方济各即认为必须全面和全球性地回应整个人类面对的急需。在多次教会、政治、国家和国际性场合中,他要求公认这个大流行病的全球性,并以忠于圣经、福音和天主教训导的精神邀请世人特别关怀贫苦和那些缺乏社会、政治、财务和保健资源的人士。教宗重新肯定无数在世界各地医疗保健机构慷慨勇敢为患者服务的保健人员的专业精神,并予以支持。他同时也关注一切有关增进民众及全球健康的事务。

教宗方济各亦要求支持利于研发有效疫苗的工作,并以必要的公共保健措施如卫生、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隔离新冠感染者、减少自由行动和其他涉及教育、劳动和娱乐等社交活动,来监控疫情的发展。除了要求让所有的人均能获得必要的诊断,教宗更不断地呼吁不要受药物研发专利的垄断和限制,好让全球各地人民都能享有接种经科学验证有效的疫苗,他并重申以贫苦人士为优先选择服务的对象[6]

为了推动全球接种疫苗,以示对整个人类健康的关切,教宗方济各发出基督信仰生活特征要素“爱”的呼吁。为他来说,“接种由权威当局所批准的疫苗是爱德的行为。协助越多的人接种也是爱德的行为,因为这是爱己、爱家人、爱朋友、爱各民族的表现。…接种疫苗是既简单又有效促进公共利益和照顾他人、尤其最脆弱者的方法”[7]

爱包容一切,这是福音提示我们的诫命[8]。接种疫苗为自己和为他人,尤其为那些由于已有疾病或先天不足、或因年纪与职业原因而易于感染的脆弱者,都是爱的行为。再说,任何爱的行为都源自天主的爱,祂始终在任何地方毫无条件地把祂的爱赐给每个人。最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时刻所行的爱无非都是在具体地实践天主的爱。教宗方济各自他就任之始便不断勉励我们在天主圣爱的光照、启发、滋养和坚强之下善度基督徒的生活。因着天主圣神和祂无数的恩典,我们经由许多方式在耶稣基督身上、在教会内、在现世中体验到天主的爱。

以这样的方式,教宗激励并启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保健工作者、社会领导人士、各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善心人士催促人们接种疫苗,也致力促使各地都能接种疫苗。如今,全球各地以不同的进度接种疫苗:北半球地区的进度较快,南半球地区则较缓慢。之所以有快慢之别,因素很多,包括疫苗的供应量、分配疫苗的策略、有无保健机构及其效率、信息的传递等等。这一切也都与地方团体和为民众服务的政府当局的责任有关,而地方教会和当地修会团体亦不能置身度外。

至论全球接种疫苗之事,教宗要求全球性接种应以尊重的态度,在增进当地卫生保健文化成长的方式下推行:“要分享知识,参与职权,共享科学。科学不只限于其产品成果,如果科学仅提供产品,它只能是一副治标的创可贴,无法彻底治疗。疫苗研发和供应也应是如此:固然需要迫切帮助匮乏的国家取得疫苗,但必须以具远见的计划进行,而不能只顾到富裕国家急于寻求自身安全的动机。药物的供应要合乎尊严,不能以哀矜的态度施舍。若真要行善,就得促进科学及其全面普及的应用:认识背景,彻底治疗,增进保健文化”[9]

毫无疑问,信赖科学研究及一般医疗措施,尤其是接种疫苗,仍继续有其重要性,因为这些都影响个人和团体的健康。当然,任何因科学研究项目或保健措施而遭受痛苦的人——例如,因少数民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等特殊因素而受苦——都会审慎留意其所接受的治疗,包括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然而,至今全球仍有继续抗拒、甚至以暴力反对接种的现象,他们拒绝保护自己免于病毒感染(或万一感染也不至于严重),这实在令人惊讶,甚至不齿[10]

教宗方济各和教会、社会、文化、政治与科学等权威界虽然就此事重复解说和敦劝,似乎仍无法说服部分人士积极接受现有疫苗的接种,也难以促使他们以批判的态度反省自己的立场。经常看到歪曲和虚假的消息误导某些群众信以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全球性的阴谋诡计之中,认为冠型病毒根本不存在,而疫苗无非是将电脑芯片置入人体中。常见家庭中接种和不接种者参半,导致家属分裂不和,难以沟通对话、以理性分辨。在这样的情况中,健康和其维护似乎成了个人极为主观的利益问题,当各方推动全球健康时,个人便感到其利益遭到威胁。这也就是说,个人以为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独自照料自己的健康,而且仅仅是自己的健康,与他人和全球的健康毫不相干。

此外,探求真理、谨慎明智的决定、自我批判的反省、小心求证消息来源的真伪等等,似乎已不再成为公认的价值。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努力以这样的价值观生活的人,竟然遭到社交媒体的谩骂或人身攻击。最后,在许多方面关乎健康之事亦被政治化。于是,维护并增进个人、全民、弱者和整个人类健康的要务竟沦为政党逻辑的俎上肉,混淆国民健康与政党派系意识形态之别莫此为甚。

全球健康乃人类公共的利益

从教会方面说,邀请研发和生产有效疫苗,俾全球各地均能获享免疫之惠,这并非表面泛泛之论或缺乏顾及生产疫苗可能触及的伦理问题。圣座教义部先前已从神学和伦理角度,以明确的态度和其职权,多次强调生产和注射疫苗之事所能涉及的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部曾协助有关方面思考实验室测试疫苗功效的方式,俾释解教会和社会疑虑人士的担忧[11]。可惜的是圣部的努力尚未能说服全球。

处在当前社会、文化、政治和教会的环境中,需要思考如何能够建立严肃、彼此尊重、消息灵通正确及文明的对话,以增进全球的健康。当然,真实的对话要求敞怀、分享和善意的聆听,这才足以携手严谨探求并验证自己的主张是否合乎真理。福音提醒我们真理乃是耶稣本身,没有人能掌控并占有真理[12]。从福音的角度看,唯一进入真理之道是与耶稣建立互动的关系,在我们的具体生活中与祂相遇,认识祂,彼此交谈。

教会的社会训导指出对话是何等地重要,经由对话有助于每位善心人士克尽厥职,谋致公共利益,特别是弱势族群的益处[13]。此外,教宗方济各以为,“缔造公益的前提是尊重人及其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这样的权利使人得以完整地发展。根据辅助原则,公益也要求达到社会的整体福祉和当中不同群组发展的配套措施。…最后,公益要求借重某种秩序以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安全。若不特别关注分配正义,则无法建立秩序。一旦违反分配正义,暴力必随之出现。作为整体的社会,特别是各个国家,有责任捍卫和推广公益”(愿你受赞颂157号)。

全球健康是“普世共同福祉”[14]的范例,为整个人类和地球都如此[15]。许多人效法教宗方济各和他“关注人类整体发展”(众位弟兄通谕276号)的表样,聆听那些不以为接种新冠疫苗乃是维护并增进健康、也因此促进人类公共利益的工具者的意见。疫苗作为工具当然有其限度,就像任何工具一样。我们祝望人人通力合作,努力寻求并推动有益于人类整体福利的途径。

科学为全球健康效劳

教宗方济各在冠状病毒演变为全球大流行的过程中为增进全球健康所做的努力,也促使我们思考、评估科学如何能为人类公共利益服务的角色。关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在当代教会训导中举出一位教宗如何谈论科学进步为人类和全球健康提供的服务,并推崇此乃爱德之举。2000年8月29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向参与第十八届国际器官移植学会与会人士说:“每项器官移植手术…一般而论都源于重大伦理价值的决定,即为他人的健康和益处无偿奉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奉献行为乃高贵的情操,是体现真正爱德的行为。这个行为并非单纯地赠与某些东西,而是把自己身体生命的一部分捐献出来”[16]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同一篇讲词中也论及如何在不违反尊重人性尊严的人类学观点下,谨慎接纳科学的特殊贡献。在衡量神经学就“将脑神经完全停止且无法再恢复活动作为人体器官组织已失落整体协调能力的标记”[17]的论断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明确指出:“面对当今验定死亡的准则,不论是依据脑神经的征状或以最传统的心跳呼吸来判断,教会不做科学方式选项,它只限于善尽福音托付的责任,以基督信仰对人的整体观来分辨医学提供的资料,判断其是否符合或危及人性尊严。本着这样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上面提到的判断死亡的准则,即审慎应用脑神经完全停止且无法再恢复活动为断定人死亡的准则,不违反人类学正确概念的基本要素”[18]

到此,我们可以再指出,在当前冠状病毒病蔓延全球之下,除了遵循人类学准则之外,教宗方济各亦本着教会丰富的社会训导,表示他乐意以建设性的态度与科学界接触。由此显示科学在卫生保健方面研究的贡献,例如研发可靠有效、经广泛临床验证负作用极微小的疫苗,能裨益全球共同的健康。这是教宗方济各的一个道德愿景,这个愿景不但具人类学意义,更富有为人类公共利益效劳的社会价值。因此,不论是人类学准则或天主教社会道德规范,都提供丰富且合乎伦理意义的途径,藉以辨识在保健措施、公共健康以及全球健康三方面如何为人类服务。

  1. Cfr M. Rozier, «Religion and Public Health: Moral Tradition as Both Problem and Solution», in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56 (2017/3) 1052-1063; Id., «When Populations Become the Patient», in Health Progress 98 (2017/1) 5-8; Id., «Collective Action on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 Catholic Contribution», in Health Progress 100 (2019/5) 5-8; Id., «A Catholic Contribution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in Annals of Global Health 86 (2020/1) 1-5; Id., «Global Public Health and Catholic Insights: Collaboration on Enduring Challenges», in P. J. Landrigan – A. Vicini (edd.), Ethical Challenges in Global Public Health: Climate Change, Pollution, and the Health of the Poor, Eugene, OR, Wipf & Stock, 2021, 63-74.
  2. 参见M. Rozier, «A Catholic Contribution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cit.
  3. 下面的具体例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波士顿医疗中心(Boston Medical Center),是一所拥有514个病床位的一家全民安全保险医院,它的使命是提供给任何国民、特别是最有需要的人士医疗服务,不论其健康保险程度或有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院中医疗保健人员发现医疗最大的开销在于支付急用医药,那些居无定所者和他们的家属尤其经常求助急救部门提供药物。医院发现居无定所的现象会增加健康问题,因而加重整个保健体系的负担。藉着特定的资金和地方性的合作,波士顿这所医院开始设法减少居无定所的现象和无家可归的人数。2017年医院投资650万美元建造居家,提供贫苦人士住所。以这种方式,医院增进了许多身陷困境者和他们家庭的福利,使他们得以正常工作和就学。从此求助医院急救部门的市民大为减少。参见www.bmc.org/mission/social-determinants-health/housing-security
  4. “在现时全球化社会的情况下,不公不义,屡见不鲜,越来越多人被遗弃, 并被剥夺基本人权,公益此一原则立即成为一个呼吁及选择,要世人精诚团结, 以及要优先关爱最贫穷的人,此乃理所当然及意料中事”(教宗方济各《愿你受赞颂》通谕158号)。
  5. 为了解教宗方济各有关保健措施的思想,可参见T. A. Salzman – M. G. Lawler, Pope Franci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Care Ethic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21; C. Kaveny, «Pope Francis and Catholic Healthcare Ethics», in Theological Studies 80 (2019/1) 186-201.
  6. 参见Francesco, Udienza generale, 19 agosto 2020; Id., Discorso ai membri della fondazione «Banco farmaceutico», 19 settembre 2020; Id., Messaggio ai partecipanti all’ Assemblea plenaria della Pontificia Accademia delle Scienze, 7 ottobre 2020; Id., Messaggio per la 54a Giornata Mondiale della Pace 2021, n. 1; Id., Messaggio «Urbi et Orbi», Natale 2020; Id., Discorso ai membri del Corpo diplomatico accreditato presso la Santa Sede, 8 febbraio 2021; Id., Viaggio apostolico in Iraq (5-8 marzo 2021): Incontro con le autorità, la società civile e il Corpo diplomatico, 5 marzo 2021; Id., Messaggio «Urbi et Orbi», Pasqua 2021; Id., Videomessaggio in occasione della 75a Sessione dell’ Assemblea generale delle Nazioni Unite, 25 settembre 2020. Tutti questi documenti sono reperiribili in www.vatican.va。
  7. Videomessaggio ai popoli sulla campagna di vaccinazione contro il Covid-19, 18 agosto 2021.
  8. 参见玛22:37-40。
  9. Francesco, Udienza ai Membri della Biomedical University Foundation dell’Università Campus Bio-Medico di Roma, 18 ottobre 2021.
  10. 参见 C. Fino, «Les vaccins: questions éthiques», in Revue d’éthique et de théologie morale 311 (2021/3) 61-71.
  11. 参见 Congregazione per la Dottrina della Fede, Nota sulla moralità dell’uso di alcuni vaccini anti-Covid-19 (2020), in www.vatican.va/roman_curia/congregations/cfaith/documents/rc_con_cfaith_doc_20201221_nota-vaccini-anticovid_it.html/. Cfr anche Commissione Vaticana Covid-19 – Pontificia Accademia per la Vita, Vaccino per tutti: 20 punti per un mondo più giusto e sano (2020), in https://press.vatican.va/content/salastampa/it/bollettino/pubblico/2020/12/29/0697/01628.html/; C. Casalone, «Vaccini: come decidere responsabilmente?», in Civ. Catt. 2021 I 313-326. Per i documenti precedenti, cfr Congregazione per la Dottrina della Fede, Istruzione «Dignitas Personae»: su alcune questioni di bioetica (2008), nn. 34-35, in www.vatican.va/roman_curia/congregations/cfaith/documents/rc_con_cfaith_doc_20081208_dignitas-personae_it.html/; Pontificia Accademia per la Vita, Nota circa l’uso dei vaccini (2017), in www.academyforlife.va/content/pav/it/the-academy/activity-academy/note-vaccini.html.
  12. 参见 Gv 14,6: «Io sono la via, la verità e la vita».
  13. “人类日趋密切的互相倚属,逐渐扩展至全球。因而所谓公益,即让私人及团体可以充份而便利地玉成自身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总和,今天亦愈形普遍化,从而包括整个人类的权利和义务。每一团体应顾及其它团体的急需及合法愿望,甚至应为整个人类大家庭的公益着想”(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26号)。另参见D. Hollenbach, The Common Good and Christian Ethic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4. Giovanni XXIII, s., Mater et Magistra (1961), n. 57; Francesco, Fratelli tutti (FT) (2020), n. 260.
  15. 教宗方济各提醒我们气候也属于公益范围:参见《愿你受赞颂》通谕23号。
  16. Giovanni Paolo II, s., Discorso al 18° Congresso internazionale della Società dei trapianti (29 agosto 2000), n. 3. Corsivo nell’originale. Circa la citazione, cfr Id., Discorso ai partecipanti ad un Congresso sui trapianti di organi (20 giugno 1991), n. 3.
  17. 同上 Discorso al 18° Congresso internazionale della Società dei trapianti, cit., n. 5. Corsivo nell’originale.
  18. 见同上原文斜体部分。